近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相关、教师资质等方面提出进一步要求。《意见》并非要禁止非学科类培训,而是要加快规范非学科类培训的脚步,使其更好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更全面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优化育人功能,成为学校有益补充
自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推行以来,学科类培训机构得以规范,为学生减压,以孩子为核心与出发点,回归教育本质。
《意见》中明确,要做好非学科类培训规范治理的配套改革。坚持“服务育人、问题导向、内外联动、部门协同”工作原则,着力统筹各方力量,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全面规范非学科类培训,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增加非学科类学习供给,开齐开足上好音体美课程。
《意见》提及,各地可根据需求适当引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但同时对规范教育部门及学校引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作出具体要求,坚持公益性原则,推动在校内以较低价格满足学生和家长需求。
2022的《新课标》让戏剧正式进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使其逐渐步入大众视线,让孩子接受美育的熏陶。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课本剧考级的各地考级办公室均在多座城市的学校当中开展了趣味多样的“戏剧进校园”活动及戏剧课程,用课本剧的方式为孩子们打开不一样的学习生活,为孩子们创造拥抱戏剧,感受戏剧的平台与机会,也为他们的未来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为学校的美育课程搭建提供了专业帮助!
规范教学资质,教师证书必不可少
为解决非学科类培训依旧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此次《意见》中提到各地要明确非学科类培训主管部门、设置标准和准入流程。各省(区、市)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培训机构,明确相应主管部门。由省级主管部门牵头制定相应类别线上和线下培训机构的基本设置标准,明确底线要求。
其中再次强调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相应类别的职业(专业)能力资质(具体由省级以上主管部门明确)或具有相应类别的教师资格证。以便各部门、各省细化落实。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在岗教师,聘用外籍人员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意见》的发布越发凸显了教师资格的重要性,这是老师以后的技能认证证明,更能够体现一位老师的从教水平以及是否拥有了从教的资格。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教育行业的要求只会越来越严谨,不论是从眼前还是长远打算,跟随教育的前进步伐,为自己获得权威认可的教师资质或教师证书,才是上上之选!
在备受关注的教育戏剧领域,作为促进孩子全面发挥、完美适配全学科的全人教育,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具先见之明地选择少儿戏剧(课本剧),积极参与相关教师培训,参加“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课本剧考级教师培训”,考试通过的老师便可获得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颁发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课本剧教师证书”,拥有专业授课资格,为老师在少(幼)儿戏剧表演领域提供权威的艺术水平认证。科学系统的分学段教学培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教师们在收获教师证书之余可以真正学有所成,思有所获。
“双减”之后一系列政策都说明跟随时代发展进步才是每一位教育从业者的最佳方向,新时代,新教育,新作为!依旧固守前规的人只会停滞不前,唯有积极学习进步,获得相关资质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也是为自己的未来之路不断添砖加瓦。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的《意见》是为更好推进美育教育工作的进行,进一步规范校外非学科类培训,让非学科类培训尽快回归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定位上来,同时在非学科类培训上从监管到运营等的多维度方向要求,也是为更好地满足孩子学习成长的多样化需求,为老师们的发展点明方向,让孩子能够在未来真正为社会所需,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