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本剧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人物介绍: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二姑父:杜甫的二姑父。
二姑妈:杜甫的二姑妈。
杜闲:(682--741),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修文馆直学士杜审言幼子,"诗圣"杜甫的父亲。生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开元五年(717年)为郾城尉,开元二十年(732年)左右擢为奉天令,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前后擢为朝议大夫兖州司马。先世襄阳祖(祖父)杜依艺为巩县(今河南巩义)令,徙河南,至杜闲为奉天令,又居京兆杜陵。
考生甲:和杜甫同届考生。
小孩甲:欺负杜甫的小孩。
小孩乙:欺负杜甫的小孩。
小孩丙:欺负杜甫的小孩。
服装要求:
杜甫:唐代衣服。
李白:唐代衣服。
二姑父:唐代衣服。
二姑妈:唐代衣服。
杜闲:唐代衣服。
考生甲:唐代衣服。
小孩甲:唐代衣服。
小孩乙:唐代衣服。
小孩丙:唐代衣服。
第一幕
旁白: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杜甫:二姑母和二姑父你们要去哪里呀
二姑父:我和你二姑母要去河郾城办事,在家乖乖的等我们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杜甫:二姑父要不打我也带去吧。
二姑父:那怎么行,我们是去办事又不是去玩。下次下次带你。
杜甫:二姑母……
二姑母:行了咱们也不是什么要紧事,杜甫要去就带他去呗
二姑父:行吧行吧快去收拾一下我们快要出发了。
杜甫:好的二姑父我这就去收拾。
(杜甫下场)
旁白:有一天,姑父、姑母和杜甫到市里游览,突然发现一个地方锣鼓喧天,围得人山人海。
杜甫:姑父,姑妈你们快看。
(三人围观)
杜甫:我看不到了。
二姑父:来来我抱着你看。
(只见一个女子正在舞剑,那杨柳似的身段、优美的舞姿、超群的剑术,不时引来观众阵阵的喝彩声。)
百姓甲:这是哪里来的女子,舞姿如此优美?
百姓乙说:你们不知道她吗?她不就是宫廷艺坊的公孙大娘吗?
百姓丙:对呀宫中除了她有这么好的舞技,其他还有谁呢?”
二姑父:哦……我看出来了,是她!就是她!我十几年前在宫中曾见过她一面,也看过她的舞蹈,但没有想到她都四十多的人了,还是这么妩媚英武!你们知道她现在表演的这个舞叫什么名吗?我过去就看过,叫‘剑器浑脱’,是从西域传来的。”
百姓乙:凰!凤凰!看这段舞姿,多么像一只凤凰在展翅飞翔呀!”
杜甫:“对,是凤凰在飞翔!”
(灯光灭)
二姑父上台
二姑父:看快看咱们家小杜甫干了什么?
二姑母:《咏凤凰》?
二姑母:好诗!好诗!凤凰是百鸟之王,歌声最动听,你将来做了诗国中的凤凰,肯定比任何人唱得都好听!”
二姑父:叫你爹来我要把这个诗给他好好的瞧一瞧。
(杜闲上场)
杜闲:怎么了如此着急的叫我?
二姑母:你快看看你儿子做的诗。
杜闲:“这首诗写得很不错。不过,一个人学会写诗并不难,但是要写出好的诗作可就不容易了。”
杜甫:爹爹说的是
杜闲:“你也许从读过的书中还能记得,东汉有个著名的辞赋家叫扬雄,有一次,有人问他怎样才能把赋写得好,扬雄回答说:‘读赋千首,方能下笔。’辞赋家张衡,为写好《二京赋》,整整花了十年的功夫。所以,你今后要想成为你爷爷那样的大诗人,还得下苦功才行啊!”
杜甫:爹爹说的是
旁白:二姑母的夸奖、父亲的教诲,使小子美看到了希望,受到了鼓舞,得到了鞭策。从此,他对古今名家作品,朝吟夕诵,反复咀嚼,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背得滚瓜烂熟,对内涵全部理解,对写作手法和技巧全部领会为止。对诗、赋,他不再仅仅限于模仿,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发展和创新上,整日琢磨,通宵思考,如醉如痴地沉浸在创作的海洋中。这使他在成为“诗圣”的道路上,加快了步伐。